11月8日,《成都日报》刊登彭时平院长在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彭时平院长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题,系统论述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
彭时平指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对近40年来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突出问题的准确定位,预示着国家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的重大变化。
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历史性成就的总结。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超过20%,但gdp只占全球3%左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主要任务是解决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问题。通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已告别了贫穷,农业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2016年为8.6%;第三产业占gdp比例,2016年达到51.6%;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主要矛盾中“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表述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是把脉时代发展突出问题的准确判断。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期盼更公平的发展环境、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美好生活的内涵比物质文化的内涵更深厚,美好生活的外延比物质文化的外延更宽广。十九大报告抓准当前我国国情,呼应人民愿望,凝聚社会共识,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与发展理念的变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虽然只有几字之差,但映射出发展阶段的重大变迁,也折射出发展理念重大变化。针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改革是破解矛盾的核心举措。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只有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激发社会活力,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网址链接: